谈到空气污染,人们首先会想到细颗粒物(PM2.5),但随着季节变化,空气污染的元凶已经“易主”。你知道吗?夏季空气污染元凶是臭氧。
在日前公布的2017年陕西省空气质量状况中,臭氧已成为占比最高的首要污染物。那么,臭氧是什么?为何它成了首要污染物?
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,在常温下,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。当它在距离地面10公里到50公里的高空时,臭氧能吸收紫外线、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被强烈的紫外线晒伤。这就是我们需要保护的臭氧层。而一旦臭氧到了距离地面10米到100米左右的近地面层,就变成了大气中的污染物。
近地面臭氧污染的危害极大。臭氧浓度上升后,对人和动物的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,对人和动物的肺功能也有影响。它是一种强氧化剂,一旦浓度超标后会促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,以及一些挥发性的污染物向颗粒物转化,并加速转化的过程。
臭氧污染出现的时间段主要在午后至傍晚,这时室外比室内浓度高,下风向比上风向浓度高,所以此时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有效避开污染。
近地面的臭氧大部分是由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,在高温、强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二次转化而成的。其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机动车、发电厂、燃煤锅炉和水泥炉窑等高位燃烧或工艺过程排放;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机动车、石化工业排放和有机溶剂挥发等。
臭氧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治理的新挑战。针对日益凸显的臭氧污染,我国实施的新的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中,增加了臭氧监测项目。纳入标准开展监测,这是臭氧污染防治的第一步。减少来源,控制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则是核心。有效控制这两项前体物的排放不仅对控制臭氧污染非常重要,对防治细颗粒物(PM2.5)同样重要。
此外,臭氧的产生与地区性的交通运输、石化行业和燃煤锅炉等工业生产污染源的排放特征,以及地形和气象条件也密切相关。因此,要减少臭氧,绿色出行是关键,少开一天车便能少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。
(本文章摘自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站删除!)